设为首页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中国壶迷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志道堂

<<紫砂收藏与赏析>>图书部分内页展示

[复制链接]
字体大小: 正常 放大
发表于 2014-4-30 13:02:38 | 显示全部楼层
悠悠下午茶 发表于 2014-4-30 10:50
此壶看似出土器,愚见定位为清中早期较为合适,在听听别的壶友意见

虚左山房,史无所载,我是其大小、器形、泥料、特别是气势和韵味,自己揣测的,并无充分证据,欢迎壶友各舒高见,这样对我才邦助。
发表于 2014-4-30 13:17:50 | 显示全部楼层
平江草民 发表于 2014-4-30 10:48
其次,35. 邵闻祖大圆壶   个人看底款似邵圣祖制!

根据下平江兄的提示,我又查了字典,应当是圣字,谢谢了。
发表于 2014-4-30 13:21:09 | 显示全部楼层
平江草民 发表于 2014-4-30 00:52
书刚到便初略的看了一下,其中不乏精品重器,在此也无需用过多的溢美之词,不再一一赘述 ...

我已在悠悠下午茶的帖子中回复了,请兄查看,或可稍晚一些。
发表于 2014-4-30 15:54:15 | 显示全部楼层
悠悠下午茶 发表于 2014-4-30 10:50
此壶看似出土器,愚见定位为清中早期较为合适,在听听别的壶友意见

是的,草民也无确切的把握,感觉也是在清中左右,或许还要偏后一点!



发表于 2014-4-30 16:26:49 | 显示全部楼层
紫怡轩 发表于 2014-4-30 13:02
虚左山房,史无所载,我是其大小、器形、泥料、特别是气势和韵味,自己揣测的,并无充分证据,欢迎壶友各 ...

类似的铺砂汲直壶清中以后较多,看虚左山房的铺砂工艺则更加用心精致,应为当时的专门定制之作而非一般的民间壶品,仅是草民之见!



发表于 2014-5-1 09:01:20 | 显示全部楼层
平江草民 发表于 2014-4-30 16:26
类似的铺砂汲直壶清中以后较多,看虚左山房的铺砂工艺则更加用心精致,应为当时的专门定制 ...

谢谢平江兄的意见,也欢迎其他壶友发表高见,我以为到清三代似无问题,再往下,则其形制、大小、颜色、气度及风韵恐不及。
发表于 2014-5-1 11:55:41 | 显示全部楼层
紫怡轩 发表于 2014-5-1 09:01
谢谢平江兄的意见,也欢迎其他壶友发表高见,我以为到清三代似无问题,再往下,则其形制、大小、颜色、气 ...


如能到三代那就更好了!

另外,第61、74、96、152壶个人感觉应该和106壶一样定为周盘壶更合适,虽然有些资料中也有称乳鼎的!

发一只类似的:
P1010039.JPG


乳鼎壶或周盘壶?各位也说说,随评无妨!










发表于 2014-5-1 16:36:25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多少钱
发表于 2014-5-1 16:39:54 | 显示全部楼层
平江草民 发表于 2014-5-1 11:55
如能到三代那就更好了!

另外,第61、74、96、152壶个人感觉应该和106壶一样定为周盘 ...

两种说法都可以。但我不知道乳鼎和周盘差别在何处,或者大者无足者称周盘,小而有足者称乳鼎。我所见到的淮安楚州博七物绾所藏出土曼生彭年乳鼎壶,形扁而小,有三足,曼生铭其肩周曰"台鼎之光,寿比张苍。曼生作乳鼎铭。"可见曼生称其为乳鼎。另:在我的《紫砂收眦藏与赏析》一书中笫61号71页中所收录的陈曼生杨彭年段泥乳鼎壶中,曼生铭其肩周曰:“吾爱吾鼎,强食强饮,曼公作乳鼎铭。”由是可知,史莲生这只乳鼎大小和曼生壶相仿,故我亦称之为乳鼎壶,依此而来。而在我书中的106号125页中的吴云根的段泥鼎足壶,因较大,且的顶较高,故且称其为周盘。另周盘壶亦有圈足者,无足,则区别就更加明显了。以此告之平江兄,请酌。
发表于 2014-5-1 16: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另外:平江兄所提到我书中,第74号和96号,分别是蒋万泉和程寿珍的作品,因某形制、大小、款式,一如曼生之乳鼎,故我一并将之归为乳鼎壶的范围,所依者即此,不知是否很适当?请平江兄及坛中行家指点。
发表于 2014-5-1 17:19:52 | 显示全部楼层
紫怡轩 发表于 2014-5-1 16:56
另外:平江兄所提到我书中,第74号和96号,分别是蒋万泉和程寿珍的作品,因某形制、大小、款式,一如曼生之乳 ...

关于“乳鼎壶”或“乳丁壶”的名称来源,个人推测是根据壶的外形似乳房而来,特别是看盖与的子!

借来两张图看看:
t0198e4e797b36421c5.jpg

顾景舟的乳鼎壶

t016ab8ea78250b6622.jpg


网上还能搜到许多这样的“乳鼎壶”或“乳丁壶”!













发表于 2014-5-1 17:42:38 | 显示全部楼层
紫怡轩 发表于 2014-5-1 16:39
两种说法都可以。但我不知道乳鼎和周盘差别在何处,或者大者无足者称周盘,小而有足者称乳鼎。我所见到的 ...



关于“周盘”壶名称的出处,如果来一张壶的俯视图(不巧我正好没拍图片)即可一目了然! 仅凭个人的感悟得出的结论,杨老看看是否有些道理?





发表于 2014-5-10 11:55:28 | 显示全部楼层
平江草民 发表于 2014-5-1 17:42
关于“周盘”壶名称的出处,如果来一张壶的俯视图(不巧我正好没拍图片)即可一目了然 ...


本书第61号藏品,陈曼生乳鼎壶。
_DSC9532.jpg
复件 _DSC9530.jpg
复件 _DSC9536.jpg
复件 _DSC9537.jpg
发表于 2014-5-10 11:57: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紫怡轩 于 2014-5-10 12:04 编辑
紫怡轩 发表于 2014-5-10 11:55
本书第61号藏品,陈曼生乳鼎壶。


本书74号蒋万泉乳鼎壶
复件 DSC_8276.jpg
发表于 2014-5-10 12:05:30 | 显示全部楼层
平江草民 发表于 2014-5-1 17:42
关于“周盘”壶名称的出处,如果来一张壶的俯视图(不巧我正好没拍图片)即可一目了然 ...


本书96号陈寿珍乳鼎壶
复件 DSC_8499.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申请友链|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传奇温州mir2wz|rWanBoy Studios|中国壶迷论坛 ( 浙ICP备12017229号-5 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0576号公安备案105031|105258 )|人工智能    

GMT+8, 2025-8-4 09:32 , Processed in 1.154402 second(s), 4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