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7-3-17 10:15:16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I]怡陶[/I]在2007-3-16 0:55:03的发言:[BR]<div class=quote>以下是引用[I]老紫砂[/I]在2007-3-15 18:47:41的发言:<br><div class=quote>以下是引用[I]怡陶[/I]在2007-3-15 0:36:24的发言:<br>個人兩把壺都看老</div>个人认为二把壶底的刻字非出一人之手,必然一真一伪,出于对所拍资料的信任,从而对楼主的壶持疑.当然,也许楼主的真,我拍的伪(古宜陶兄看过实物后相信会有结论.)但不管怎么说,个人以为总有一伪,兄以为呢? </div>
談談我的看法
若光以圖資來看
相較之下我比較看好樓主的壺
在於泥料發色,型制與底片狀態,尤以底部寫款
樓主的壺底部寫款行筆流暢,字雖算不上漂亮,但卻顯得自然
而寫成與泥胚要乾未乾之際,故字邊多有推擠之態,這是清早中季朱泥寫款常使用的時機
而老哥的壺顯然寫款時胎泥已乾,致運筆顯的略見滯澀,且有轉折小部分撥離之象
這是我對樓主壺較為看好的原因之ㄧ
其二要談
這類的朱泥壺發祥要視堂號?或是作者?或是習用之格局?恐待考證
而詩句本為習用之風
故此二壺若皆為老物而出於二人之寫款亦有機會成立
況若以上文所言落筆時泥胚乾燥程度不同亦影響字體表現
個人經驗
朱泥壺的判斷不應侷限於款識的比對
而需以窯燒氣氛,土胎呈現,做工修胚,用章路線再彙整時代風格整體的判斷
簡單說若這把壺若落此款,把下卻是昌記,亦或泥料清末民初的紅泥系,又或非算盤鈕而是圓紐
則到代機會稀矣
要總而觀之而非著眼一處
時代風格,是土胎,做工,修胚,器型,落款的最後總結
多上手把系統歸納出來
朱泥其實不一定水深!!!!!!!!
以上拙見,野人獻曝,與諸兄探討
ps除了我覺老哥這圖拍的有些偏紅外,老哥跟的這把我也傾向是老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