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中国壶迷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古月古

發一把"發祥製"朱泥大壺,祝大家新春又紅又發

[复制链接]
字体大小: 正常 放大
发表于 2007-3-15 21:24:31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紫砂兄.这里先向你道歉.再向观此帖的壶友道歉.此帖中我断言全错.在这里还有二位台商[做过15年老壶买卖的客人]林先生我的客户,黄先生此真 品藏有者的老师,请我也向各位道歉!原因;老紫砂跟的这把壶是尚古居藏品过去我们三人都上过手一至认为是真品,而网上老紫砂跟帖时三人都在场一至认为老紫砂这帖与我们所见不同[而且是认真看过的]当时大家的意见是泥色太红盖口没有虚线,底足平底处误认为足圈,发字不顺,把中段太虚,看不出沁色,估才有上帖错误的论断,今天三人同去尚古居再看见实物,惊呼昨天乱讲,对读者都是误导,有必要纠正,望老紫砂及壶友理解,古宜陶及身边的朋友将一如既往把自己认识的及对各作品的看法与壶迷论谈的壶友共同探讨,共同进步. </P>
发表于 2007-3-15 21:34:01 | 显示全部楼层
<>古宜陶兄太客气啦!</P>
<>要怪应该怪我照片拍的不好</P>
发表于 2007-3-15 21:38:38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I]古宜陶[/I]在2007-3-15 21:24:31的发言:[BR]<>老紫砂兄.这里先向你道歉.再向观此帖的壶友道歉.此帖中我断言全错.在这里还有二位台商[做过15年老壶买卖的客人]林先生我的客户,黄先生此真 品藏有者的老师,请我也向各位道歉!原因;老紫砂跟的这把壶是尚古居藏品过去我们三人都上过手一至认为是真品,而网上老紫砂跟帖时三人都在场一至认为老紫砂这帖与我们所见不同[而且是认真看过的]当时大家的意见是泥色太红盖口没有虚线,底足平底处误认为足圈,发字不顺,把中段太虚,看不出沁色,估才有上帖错误的论断,今天三人同去尚古居再看见实物,惊呼昨天乱讲,对读者都是误导,有必要纠正,望老紫砂及壶友理解,古宜陶及身边的朋友将一如既往把自己认识的及对各作品的看法与壶迷论谈的壶友共同探讨,共同进步. </P>

"泥色太红盖口没有虚线,底足平底处误认为足圈,发字不顺,把中段太虚,看不出沁色"這段說的好,確實是判斷老朱的要點!網上看圖確實個層紗阿^^
发表于 2007-3-16 00:55:03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I]老紫砂[/I]在2007-3-15 18:47:41的发言:<br><div class=quote>以下是引用[I]怡陶[/I]在2007-3-15 0:36:24的发言:<br>個人兩把壺都看老</div>个人认为二把壶底的刻字非出一人之手,必然一真一伪,出于对所拍资料的信任,从而对楼主的壶持疑.当然,也许楼主的真,我拍的伪(古宜陶兄看过实物后相信会有结论.)但不管怎么说,个人以为总有一伪,兄以为呢?

談談我的看法
若光以圖資來看
相較之下我比較看好樓主的壺
在於泥料發色,型制與底片狀態,尤以底部寫款
樓主的壺底部寫款行筆流暢,字雖算不上漂亮,但卻顯得自然
而寫成與泥胚要乾未乾之際,故字邊多有推擠之態,這是清早中季朱泥寫款常使用的時機
而老哥的壺顯然寫款時胎泥已乾,致運筆顯的略見滯澀,且有轉折小部分撥離之象
這是我對樓主壺較為看好的原因之ㄧ
其二要談
這類的朱泥壺發祥要視堂號?或是作者?或是習用之格局?恐待考證
而詩句本為習用之風
故此二壺若皆為老物而出於二人之寫款亦有機會成立
況若以上文所言落筆時泥胚乾燥程度不同亦影響字體表現
個人經驗
朱泥壺的判斷不應侷限於款識的比對
而需以窯燒氣氛,土胎呈現,做工修胚,用章路線再彙整時代風格整體的判斷
簡單說若這把壺若落此款,把下卻是昌記,亦或泥料清末民初的紅泥系,又或非算盤鈕而是圓紐
則到代機會稀矣
要總而觀之而非著眼一處
時代風格,是土胎,做工,修胚,器型,落款的最後總結
多上手把系統歸納出來
朱泥其實不一定水深!!!!!!!!
以上拙見,野人獻曝,與諸兄探討
ps除了我覺老哥這圖拍的有些偏紅外,老哥跟的這把我也傾向是老件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3-16 1:01:27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7-3-16 02:09:37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弟在此感謝樓上諸兄對此壺熱烈的討論,專業與風度俱佳,</P>
<>倘若有機會小弟的壺隨時歡迎上手.</P>
发表于 2007-3-16 09:18:51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是好帖阿....學習學習了
发表于 2007-3-17 10:15:16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I]怡陶[/I]在2007-3-16 0:55:03的发言:[BR]<div class=quote>以下是引用[I]老紫砂[/I]在2007-3-15 18:47:41的发言:<br><div class=quote>以下是引用[I]怡陶[/I]在2007-3-15 0:36:24的发言:<br>個人兩把壺都看老</div>个人认为二把壶底的刻字非出一人之手,必然一真一伪,出于对所拍资料的信任,从而对楼主的壶持疑.当然,也许楼主的真,我拍的伪(古宜陶兄看过实物后相信会有结论.)但不管怎么说,个人以为总有一伪,兄以为呢?</div>
談談我的看法
若光以圖資來看
相較之下我比較看好樓主的壺
在於泥料發色,型制與底片狀態,尤以底部寫款
樓主的壺底部寫款行筆流暢,字雖算不上漂亮,但卻顯得自然
而寫成與泥胚要乾未乾之際,故字邊多有推擠之態,這是清早中季朱泥寫款常使用的時機
而老哥的壺顯然寫款時胎泥已乾,致運筆顯的略見滯澀,且有轉折小部分撥離之象
這是我對樓主壺較為看好的原因之ㄧ
其二要談
這類的朱泥壺發祥要視堂號?或是作者?或是習用之格局?恐待考證
而詩句本為習用之風
故此二壺若皆為老物而出於二人之寫款亦有機會成立
況若以上文所言落筆時泥胚乾燥程度不同亦影響字體表現
個人經驗
朱泥壺的判斷不應侷限於款識的比對
而需以窯燒氣氛,土胎呈現,做工修胚,用章路線再彙整時代風格整體的判斷
簡單說若這把壺若落此款,把下卻是昌記,亦或泥料清末民初的紅泥系,又或非算盤鈕而是圓紐
則到代機會稀矣
要總而觀之而非著眼一處
時代風格,是土胎,做工,修胚,器型,落款的最後總結
多上手把系統歸納出來
朱泥其實不一定水深!!!!!!!!
以上拙見,野人獻曝,與諸兄探討
ps除了我覺老哥這圖拍的有些偏紅外,老哥跟的這把我也傾向是老件
发表于 2007-3-30 19:07:47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I]古宜陶[/I]在2007-3-15 21:24:31的发言:[BR]<>老紫砂兄.这里先向你道歉.再向观此帖的壶友道歉.此帖中我断言全错.在这里还有二位台商[做过15年老壶买卖的客人]林先生我的客户,黄先生此真 品藏有者的老师,请我也向各位道歉!原因;老紫砂跟的这把壶是尚古居藏品过去我们三人都上过手一至认为是真品,而网上老紫砂跟帖时三人都在场一至认为老紫砂这帖与我们所见不同[而且是认真看过的]当时大家的意见是泥色太红盖口没有虚线,底足平底处误认为足圈,发字不顺,把中段太虚,看不出沁色,估才有上帖错误的论断,今天三人同去尚古居再看见实物,惊呼昨天乱讲,对读者都是误导,有必要纠正,望老紫砂及壶友理解,古宜陶及身边的朋友将一如既往把自己认识的及对各作品的看法与壶迷论谈的壶友共同探讨,共同进步. </P>

可喜的结果,可学的榜样!
发表于 2007-3-30 21:46:33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P>
发表于 2007-3-30 22:58:39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I]古宜陶[/I]在2007-3-15 21:24:31的发言:[BR]<>老紫砂兄.这里先向你道歉.再向观此帖的壶友道歉.此帖中我断言全错.在这里还有二位台商[做过15年老壶买卖的客人]林先生我的客户,黄先生此真 品藏有者的老师,请我也向各位道歉!原因;老紫砂跟的这把壶是尚古居藏品过去我们三人都上过手一至认为是真品,而网上老紫砂跟帖时三人都在场一至认为老紫砂这帖与我们所见不同[而且是认真看过的]当时大家的意见是泥色太红盖口没有虚线,底足平底处误认为足圈,发字不顺,把中段太虚,看不出沁色,估才有上帖错误的论断,今天三人同去尚古居再看见实物,惊呼昨天乱讲,对读者都是误导,有必要纠正,望老紫砂及壶友理解,古宜陶及身边的朋友将一如既往把自己认识的及对各作品的看法与壶迷论谈的壶友共同探讨,共同进步. </P>

没白请回来.学习!呵呵!
发表于 2007-4-2 16:36:41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I]古月古[/I]在2007-3-10 11:27:59的发言:[BR]壶底刻款"涧水东流复向西   发祥制"
此诗乃唐诗人李华所作之"春行寄兴",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img src="attachments/dvbbs/2007-3/200731011141547332.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
<img src="attachments/dvbbs/2007-3/200731011153474732.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img src="attachments/dvbbs/2007-3/200731011391628514.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
<img src="attachments/dvbbs/2007-3/200731011451976884.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

一看就是是仿品 估计是杨海春仿的 古月古兄你的收藏确实要请高手看过 几几乎都是仿的
发表于 2007-4-2 20:27:15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I]alpina[/I]在2007-4-2 16:36:41的发言:

一看就是是仿品 估计是杨海春仿的 古月古兄你的收藏确实要请高手看过 几几乎都是仿的
谁仿的也能看出来,厉害啊!
 楼主| 发表于 2007-4-4 17:23:38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謝alpina兄的指教,倘若可以請這位仿壺高手show幾把大作讓大家瞧瞧.</P>
发表于 2007-4-4 23:37:02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I]古月古[/I]在2007-4-4 17:23:38的发言:[BR]<>感谢alpina兄的指教,倘若可以请这位仿壶高手show几把大作让大家瞧瞧.</P>

刚来不懂规矩 被老大订正了一下
找时间讨论无仿 在此向您说声抱歉 茶壶看真看仿 本来就是参考
毕竟大家都是收藏心得交流 如果看法都要一致 那就看看书自娱
由衷敬佩古月兄之胸襟 在福哥版我也刚加入 对您所分享收藏乃至言行品格
小弟深感认同并虚心学习不在话下 再次感谢古兄不吝分享收藏 欣赏了..!@<>@"
发表于 2007-10-10 13:49:17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古宜陶</I>在2007-3-14 11:45:21的发言:</B><BR>个人认为此朱泥文旦为乾隆真品.</DIV>
<>
<>古宜陶兄上手过吗?</P>
<>个人不看好.呵呵.....</P>
<>台湾养猪大户可证明..</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申请友链|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传奇温州mir2wz|rWanBoy Studios|中国壶迷论坛 ( 浙ICP备12017229号-5 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0576号公安备案105031|105258 )|人工智能    

GMT+8, 2025-7-23 12:16 , Processed in 1.201202 second(s), 4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