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中国壶迷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藏壺

鳴遠底款朱泥壺

[复制链接]
字体大小: 正常 放大
发表于 2007-5-12 15:38: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少看到乾隆</P>
发表于 2007-5-12 15:42:12 | 显示全部楼层

参靠一下

参靠一下

参靠一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5-12 15:43:24编辑过]
发表于 2007-5-12 16:14:01 | 显示全部楼层
<>補充一下仙人之掌難踰 一覺睡醒才想到仙人之掌 照理不該拆開解釋 </P>
<>另解釋為:仙人之掌[指如來佛]無邊無際 確實是我輩[指作者]很難跨的境界 </P>
<>茶壺如果用文字裝飾 寓意才是最需要解讀的部分 也是最能代表作者當下心境</P>
<>說刻好與不好 乃見仁見智 謝謝樓上幾位兄台不吝賜教  </P>
 楼主| 发表于 2007-5-12 16:23:23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I]alpina[/I]在2007-5-12 16:14:01的发言:[BR]<>補充一下仙人之掌難踰 一覺睡醒才想到仙人之掌 照理不該拆開解釋 </P><>另解釋為:仙人之掌[指如來佛]無邊無際 確實是我輩[指作者]很難跨的境界 </P><>茶壺如果用文字裝飾 寓意才是最需要解讀的部分 也是最能代表作者當下心境</P><>說刻好與不好 乃見仁見智 謝謝樓上幾位兄台不吝賜教  </P>

剛回來看到兄精闢又細心的解說敬佩之情頓起!所謂收藏之路路漫漫,惟知音伯樂難覓...
发表于 2007-5-12 18:58:28 | 显示全部楼层
<><FONT face=Arial>学习中积累......诚谢!</FONT></P>
发表于 2007-5-12 20:46:44 | 显示全部楼层
似配盖,盖子的风格看新,制作手法也不老道,和壶不协调,特别是的子,有刻意摹古的味道!
发表于 2007-5-12 21:59:56 | 显示全部楼层
<><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4>不看底款 好壶</FONT></P>
<><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4>不要当到代的买就可以</FONT></P>
发表于 2007-5-12 22:03:35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I]藏壺[/I]在2007-5-12 16:23:23的发言:[BR]<div class=quote>以下是引用[I]alpina[/I]在2007-5-12 16:14:01的发言:[BR]<>補充一下仙人之掌難踰 一覺睡醒才想到仙人之掌 照理不該拆開解釋 </P><>另解釋為:仙人之掌[指如來佛]無邊無際 確實是我輩[指作者]很難跨的境界 </P><>茶壺如果用文字裝飾 寓意才是最需要解讀的部分 也是最能代表作者當下心境</P><>說刻好與不好 乃見仁見智 謝謝樓上幾位兄台不吝賜教  </P></div>
剛回來看到兄精闢又細心的解說敬佩之情頓起!所謂收藏之路路漫漫,惟知音伯樂難覓...


很让人佩服的2位大家. 学习了!
发表于 2007-5-12 23:09:27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以下是引用[I]wmh[/I]在2007-5-12 12:16:35的发言:[BR]alpina 兄好贴,学习了!谢谢!![/QUOT
學習了
发表于 2007-5-12 23:27:07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I]紫醉金迷[/I]在2007-5-12 22:03:35的发言:[BR]<div class=quote>以下是引用[I]藏壺[/I]在2007-5-12 16:23:23的发言:[BR]<div class=quote>以下是引用[I]alpina[/I]在2007-5-12 16:14:01的发言:[BR]<>補充一下仙人之掌難踰 一覺睡醒才想到仙人之掌 照理不該拆開解釋 </P><>另解釋為:仙人之掌[指如來佛]無邊無際 確實是我輩[指作者]很難跨的境界 </P><>茶壺如果用文字裝飾 寓意才是最需要解讀的部分 也是最能代表作者當下心境</P><>說刻好與不好 乃見仁見智 謝謝樓上幾位兄台不吝賜教  </P></div>
剛回來看到兄精闢又細心的解說敬佩之情頓起!所謂收藏之路路漫漫,惟知音伯樂難覓...
</div>

很让人佩服的2位大家. 学习了!
发表于 2007-5-12 23:46:11 | 显示全部楼层
<>看老</P>
发表于 2007-5-13 21:23:29 | 显示全部楼层
是把好壶,值得好好收藏珍品.......
发表于 2007-5-14 12:47:38 | 显示全部楼层
精彩论述!学习中!
发表于 2007-5-15 02:45:47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I]alpina[/I]在2007-5-12 0:12:23的发言:[BR]<>難得有值得討論的帖子^^"<BR>我們都知道 古玩鑑賞 甚至判定年代<BR>自古而今基本上都是類比法 比較受到肯定<BR>也就是同類相比.因為!古玩藝術品甚至紫砂 都是在玩他的製作年代 不是原材料的生成年代 所以製作年代才是大家比較注意學習的焦點!</P><>50歲以上含50歲上下的台灣人 如果正好在這時間玩茶壺 大家都會認同一點 就是當時台灣玩壺是沒多少書面資料的 再說茶壺基本上都是水平壺 反正好泡茶賞玩就可以!<BR>1980年代初 台灣出現有幾個作古壺的 期間一個大家比較熟悉的 就是前些年在丁山開真空管音響店的陳*芳 [以下保留他人全名隱私]他是澎湖人 和幾個是最早在福建沿海跑桶子的前輩玩家 由於沿海之便 才把朱泥小品帶到台灣 當時大家哪知道誰是誰 完整3000-5000台幣 小缺1500等等亂賣!當時我可以肯定丁山沒人專業仿朱泥壺!</P><>隔幾年 由於當時只限大陸有親屬的才可以探親<BR>期間有先偷跑的 好比李*任 洪*凱 算的上是第一批仿製高等壺的 甚至丁山古龍窯就曾經被他包過一年 這是不爭的事實<BR>大家應該記得 丁山當時仿茶壺 還是比較在意台灣市場 仿朱泥壺遠比仿紫砂受歡迎 不過由於當時沒人仿過硃泥 甚至看都沒看過的小茶壺 怎會說是古壺 許多作胚的工手確實不知如何著手!作品優缺自不在話下!</P><>再談仿硃泥茶壺 有幾點困難 或者說是破綻提出來供大家參考 泥料買現成的首先不可能過關 自己讓工人挑硃泥 再練泥再澄泥等等 有時因為澄化時間不夠 很常見到窯裂現象 再說表面毛囊都太粗糙 不後續處理拋光很難上手入眼 萬一萬一打壞了裡面一定是本色泥 不會是紫黑色的古窯現象!<BR>當時丁山是逢四逢九才燒朱泥 一大堆有的沒有一起燒 哪怕送多幾條香菸 說實在也很難燒到位 這是仿制難處之一.</P><>接著談作胚工手面臨的問題: 肯花大錢的仿制就是拿實物仿實物 照本宣科 做個像樣 讓作胚的只作一把 他自己都沒摸熟基本工 就要換樣了 甚至燒出來是壞品 連胚錢都沒 因此以當時很少只做單一把的仿品 通常多作幾把 是比較可以被雙方接受的 這種仿朱泥小品就算成品 也還是有許多破綻需要解決的!</P><>好比說做好胚了 接著打款或刻款<BR>如果實物是刻款 那到比較簡單好辦 如果是印款 當時說真的拓印還不是很常被用到 畢竟是小把朱泥 一拓款一收縮 特別是把下的好比聖和 寅春之類的 那簡直是小到不能在小的章 根本難以仿真!其次惟有選擇刻款 刻款再會刻還是常見的那幾句詩詞 難達原創的造詣 再說所謂的小硃泥3刀刻工 這些款的人 以前從來沒刻過 老實說刻不熟練自然也是正常 簡單說又是另一難題!</P><>第4:再談一點老朱泥成型工藝 小弟所謂成型工藝很概要的簡介一遍 先不談工具上的差異 就從接合修整的角度上來談<BR>接點才是最關鍵 從嘴.把.壺底.壺身.紐.出水孔.再到推牆部份.刮底部分 一個從來沒掌握老朱尼作胚的工手 哪裡知道該怎作 甚至連概念都沒有 所以破綻百出 我們也都常見這一類茶壺!</P><>清末朱泥:泥面紅硃 砂性少 <BR>補充上面茶壺生態 由於台灣當時玩硃泥者眾 再供需不平衡<BR>才有仿制 也才有壺商到泰國 越南等地去找清晚期的珠泥小品 甚至都最後到歐洲都是市場導向的結果 因此就可以從清晚期的硃泥導入看藏壺兄分享這把壺 清晚期硃泥常見幾個規則 1水平2漿面厚很少沙性3內牆很長4很少三刀刻款 幾乎都是鉛款或寫泥5紐座不明顯6很少3灣嘴7細把 細紐 細嘴 8型制很單調 幾乎都是那幾種壺型!簡列這幾點 再看一遍藏壺兄的這把明遠款的 比照一下 隱約可以看出有細沙 不似以上晚清的概率 那更不是新的 再說:底銘仙人之掌難踰 六字款其字義 以我的解讀 :就是前人智慧拔尖的造詣  有如仙人掌一樣的難以跨越 再在顯現出這把壺的精隨!<BR>簡單敘述到此 有必要大家再討論 謝謝大家參與!</P>

受益良多,感谢!!!!!
发表于 2009-1-1 04:14:49 | 显示全部楼层
工藝水平極高.應為清未民初佳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申请友链|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传奇温州mir2wz|rWanBoy Studios|中国壶迷论坛 ( 浙ICP备12017229号-5 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0576号公安备案105031|105258 )|人工智能    

GMT+8, 2025-7-14 11:31 , Processed in 1.279858 second(s), 4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