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中国壶迷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讨论]竹节壶式的鼻祖

[复制链接]
字体大小: 正常 放大
发表于 2005-3-27 21:58:25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不懂款,在盖上的款也是第一次看见。</P><>恭喜梁兄和马兄! </P>
发表于 2005-3-27 21:58:30 | 显示全部楼层
福哥真高人!佩服!盖内确有十字泥条痕迹。
发表于 2005-3-27 22:02:47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有价值的标本
发表于 2005-3-27 22:03:19 | 显示全部楼层
<>蓋款在鈐上面,真是少見,...珍.</P>
<>可惜我也認不出款字來,...</P>
<>看氣孔應是栓塞法,..看萬曆年以前的東西,</P>
<>若真有十字泥條,時間得往上推,...吳經壺時期</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3-27 22:16:29编辑过]
发表于 2005-3-27 22:06:17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此盖确到明,那么盖内用十字泥条加固的方法就在时大彬之前,却在盖上留有印款,这就要推翻“紫砂初创期无款或只是竹刀刻款,无印章款”的论点了,呵呵,想想都吓我一跳。
发表于 2005-3-27 22:15:05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不是字,象是款,类似花押款。
发表于 2005-3-27 22:16:32 | 显示全部楼层
<B>以下是引用<I>晓剑</I>在2005-3-27 22:15:05的发言:</B>
感觉不是字,象是款,类似花押款。


同意!
发表于 2005-3-27 22:20:24 | 显示全部楼层
<>是明代的磚紅泥,</P><>花押款在其时瓷器上有用吗?</P>
发表于 2005-3-27 22:23:51 | 显示全部楼层
<>“紫砂初创期无款或只是竹刀刻款,无印章款”的论点确实值得重新探讨.</P><>个人认为此论点过于绝对了.</P>
发表于 2005-3-27 22:31:02 | 显示全部楼层
过于绝对就是没看见没有争议的实物啊。
发表于 2005-3-27 22:31:38 | 显示全部楼层
<B>以下是引用<I>晓剑</I>在2005-3-27 22:15:05的发言:</B>
感觉不是字,象是款,类似花押款。


就是花押
发表于 2005-3-27 22:34:59 | 显示全部楼层
花押也是代表某人,也可归为印章一类吧。
发表于 2005-3-27 22:37:11 | 显示全部楼层
<B>以下是引用<I>lxq2004</I>在2005-3-27 21:34:38的发言:</B>
&gt;
<>
<>谢福哥评点,本来设想盖上应是竹节纽,</P>
<>今与老哥聊时提起这壶与盖的猜测,</P>
<>结果在老哥那得到实物证实,</P>
<>同在昨天他在另一地也居然收到大小、样式、年份非常相近的大壶,</P>
<>虽残但有盖,我等待老哥来提供答案吧。</P>
<>真是奇了,本来这壶已属他人,经过争取店主还是让缘与我,哈哈~</P>


下午拍了照片,但格式化时出了问题,明天再重新拍吧.
发表于 2005-3-27 22:56:20 | 显示全部楼层
<B>以下是引用<I>小马</I>在2005-3-27 22:34:59的发言:</B>
花押也是代表某人,也可归为印章一类吧。

<>花押在战国时就已出现(也可能更早)。是原民间使用的一种记号(因最早的印是官府使用,后才是民间用。但很多底层的老百姓不识字,又无钱请人铸造铜印,故刻画简单线条或图案的代用品。象早期的官府审讯嫌疑人后一般不是签名而是画押,就是很多底层的老百姓不识字...阿Q画押大家有印象吧)可以归为印章一类(花押、肖形无文字等类)。花押是某人在自己的物品上的记号,和现在的底款等起相同的功用。</P>
发表于 2005-3-27 23:30:36 | 显示全部楼层
<B>以下是引用<I>老紫砂</I>在2005-3-27 22:37:11的发言:</B>
&gt;

下午拍了照片,但格式化时出了问题,明天再重新拍吧.

<>好事多磨啊,期待中......</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申请友链|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传奇温州mir2wz|rWanBoy Studios|中国壶迷论坛 ( 浙ICP备12017229号-5 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0576号公安备案105031|105258 )|人工智能    

GMT+8, 2025-7-11 11:13 , Processed in 1.176248 second(s), 4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