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7-7-23 23:48:16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I]古宜陶[/I]在2007-7-21 22:45:24的发言:[BR]<div class=quote>以下是引用[I]福哥[/I]在2007-7-20 22:47:05的发言:[BR]今天與朋友聚會,回帖的時間拖晚了,...
說實話七碗茶兄這把壺並不容易判讀,要具體說出看仿的原因更是不易,
因為即使說了,也很容易被反駁掉,這也是我回帖中同意明遠兄的看仿,卻沒有敘述的主因,
古宜陶兄既然問了,我就試著說說我對此壺的疑慮之處,
第一眼看到此壺,即認為壺蓋的形制與壺身筒很不搭調,若是把帽蓋壓低些,感覺會更協調,
而這笠帽蓋內的牆唇,雙層內底直平的修整工法也很值得討論,
蓋內若是圓弧形的雙層內底,應該會更符合當時的這類蓋形的修整工法,
見過士衡款的橄欖壺的蓋內,即是圓弧形的雙層內底,
底部的印款,香字葉形印,與同時代的葉形款比較,可以說是有形無神,
壺底的胎泥氣氛,感覺不出是老壺的味道,刻字更是可疑,橫筆豎筆的刻法均不具古意,
附貼一圖供大家參考比較,...
<img src="attachments/dvbbs/2007-7/200772022463076402.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div>
谢福哥回复!
此壶身筒象橄榄壶,盖却似笠帽壶.容易给人张冠李戴之疑.但此壶形在清初也有类似的壶型.特别是邵俊根的作品.
清笠帽壶我也曾多次上手内墙做工非全相同.
底刻我是这样理解的.可能刻时坯干......这种现象应正常.
底胎色差与拍照也许有关.
这类壶我个人最喜.也着实花了很大精力去试泥拓样.但很难.......
其实看老壶是一种感觉.用理论表达很难.就像你我对此壶的看法.观点不同并不会影响对此探讨!
再次谢福哥! 古兄的论述很到位,
这把壶无论器形做工都是上品,
个人只是觉得底款稍弱,但也算到位,
把的上部接榫拉长会增加把做强度!
形制上这种上下搭配会经常出现,
这壶嘴特别有感觉!
在看不清泥的情况我会赌这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