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代刻款多正楷,但绝无写年号地望之类的行文习惯,比如“时大彬”也仅刻此三字而已。从真正有出土纪年的明代紫砂壶中你举不出一个类似有“天启丁卯年荆溪惠孟臣制”这样行文的壶来,这种行文习惯是清代文人介入紫砂后才慢慢形成的。他写什么“天启丁卯年荆溪惠孟臣制”,你可以一望“明代”字样即疑,但还要其他证据一块来支持才能枪毙。看东西,器型是应该放在第一位的,款应该放在最后一位。但许多人本末倒置,一看名家款就心跳不止,呼吸都不正常了。</P>
< > 清雍正二年才割宜兴县南部建荆溪县,以南临荆溪名县,清亡,1912年撤县。如真是天启人,肯定自称为宜兴某某某,他不会知道后建的荆溪县。乾隆紧接雍正,还记得刚建的荆溪县,到晚清农民就搞不清了,忘了这个茬,于是做壶就有了“关公战秦琼”。同一个刻手一会儿写“天启”,一会儿刻“崇祯”,不过是为了多卖银子。此壶现在还被某藏家当着真正惠孟臣宝爱着,平时密不示人,我说不对,他就立刻对我咆哮,作狮子状;我说对,他就立刻请您吃饭,还必定不准走,上班也不准去,此类“壶公”真不知如何以后对他说话……</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4-26 22:04:10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