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中国壶迷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福哥

[讨论]代貼古董門外漢的見面禮-茶葉罐

[复制链接]
字体大小: 正常 放大
发表于 2005-6-29 13:18:41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壺兄別再問了,再洩漏天雞,我可能会遭到本(古董)門追殺,到時候連古董門外都沒的待了....</P>
发表于 2005-6-29 18:11:30 | 显示全部楼层
<B>以下是引用<I>以壶会友</I>在2005-6-29 10:54:49的发言:</B>


<>哈哈,五朝兄看见大家一个劲的说好,有托的嫌疑,难怪要不平了。其实见多了就知道,紫砂茶罐精的不多、有名头的不多,而且十有八九缺盖,所以楼上的罐应该是的同类中的上品。</P>

<>
<>谢谢以壶兄释疑。没觉得是托,只是稍觉肉麻而已。</P>
<>不管怎么说,楼上的茶叶罐都没太多的异乎寻常之处,充其量也就如兄所言,比较完整,有点小名气(存疑),根本就不至于让论坛见多识广之紫砂才俊们大呼小叫。</P>
<>另外,此茶罐上被“赞美”最多的所谓之“皮壳”,也的确令人生疑。</P>
<>其实,紫砂茶罐作为一种实用品,历来就不被藏家和玩家所好,有名头的紫砂艺人也多不愿在制作茶罐上面劳神费力,因此才造成如兄所言之“紫砂茶罐精的不多、有名头的不多,而且十有八九缺盖”的现状。</P>
发表于 2005-6-29 22:11: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点糊涂了,是否出的考题呀?如不是长期泡养,似不应有如此亮壳(或叫包浆),而此罐多用于存物而非泡茶,故无亮壳较合理,有此亮壳反倒令人存疑。管见供参考。
 楼主| 发表于 2005-6-30 11:33:2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對於罐器上的皮殼包漿有讚美有質疑.......</P><>終於有了可討論的重點</P><>砂器老壺有出土也有傳世品,罐器亦是如此</P><>一般來說同樣的東西,傳世品的價值是要高過出土器</P><>這是因為年代久遠的傳世品保存不易,絕大部分已損毀而沒於歷史洪流之中</P><>老壺包漿的形成與老茶葉罐的包漿形成有不同的地方,也有相同之處</P><>不同是因為分屬不同功能,壺是沏茶,罐是儲茶</P><>壺沏茶泡養日經月累會產生茶垢,罐器會因陳放而積塵</P><>相同之處是老壺因手中盤玩包漿更形光亮,罐器則因長久使用,拿放之間亦猶如盤玩</P><>罐器的積塵、拿放時的手垢,經長久的使用亦會形成一層光亮鑑人的包漿</P><P>可貴的是這必須要有長遠的時間使用或盤玩才能形成如此面貌</P><P>這與新器的做舊後薰烤、上水臘是相當不同</P>
发表于 2005-6-30 11:51:51 | 显示全部楼层
哈,福哥是“保留派”,我是“洗净派”!哪天您的藏品落在我手上。。。嘿嘿!
 楼主| 发表于 2005-6-30 12:19:41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這罐器若落入以壺會友兄手上,大概已很難分辨是傳世或出土器了,...
发表于 2005-6-30 13:15:3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新仿的罐子
发表于 2005-6-30 13:29:48 | 显示全部楼层
<B>以下是引用<I>晓剑</I>在2005-6-29 22:11:45的发言:</B>
有点糊涂了,是否出的考题呀?如不是长期泡养,似不应有如此亮壳(或叫包浆),而此罐多用于存物而非泡茶,故无亮壳较合理,有此亮壳反倒令人存疑。管见供参考。

<>紫砂器上这样的包浆不一定就是泡养才能出来,大家所收到具有老包浆的老壶,也不可能每把都是用上几十年,上百年的,但照样有包浆,为什么?就是因为灰尘等日积月累地浸透到器物内造成的.
<>个人观点,大家探讨.</P>
发表于 2005-6-30 13:45:13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謂的包漿有分時間的累積和環境的造成.</P>
<>不論在地底下或是地面上,時間總會在器物表面風化而形成所謂的皮殼.</P>
<>這皮殼的型態隨著環境不同而有所差異.</P>
<>以地底下來說,譬如乾溼燥滷,地面上的潮.熱.溫.摸.</P>
<>光是同一間屋子裡,由上而下不出五年隨著位置就會有不同的色階.</P>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拿副對聯掛在牆上試試.</P>
<>當然也可以拿兩把壺來試,一把只泡不把玩,另ㄧ把只是把玩而不去使用....</P>
<>如果您的壺多的話還可以用一把邊泡邊玩</P>
[此贴子已经被福哥于2005-6-30 19:42:37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5-6-30 20:21:07 | 显示全部楼层
<B>以下是引用<I>maiziya</I>在2005-6-30 13:29:48的发言:</B>


<>紫砂器上这样的包浆不一定就是泡养才能出来,大家所收到具有老包浆的老壶,也不可能每把都是用上几十年,上百年的,但照样有包浆,为什么?就是因为灰尘等日积月累地浸透到器物内造成的.

<>个人观点,大家探讨.</P>

<>器表上的茶垢,來自沏茶時壺內熱氣往外逼出的茶汁殘餘,以及外部沖淋的附著,
<>不過,茶垢是否等於包漿?   值得探討</P>
发表于 2005-6-30 21:55:48 | 显示全部楼层
<B>以下是引用<I>福哥</I>在2005-6-30 11:33:20的发言:</B>

<>......</P>
<>老壺包漿的形成與老茶葉罐的包漿形成有不同的地方,也有相同之處</P>
<>不同是因為分屬不同功能,壺是沏茶,罐是儲茶</P>
<>壺沏茶泡養日經月累會產生茶垢,罐器會因陳放而積塵</P>
<>相同之處是老壺因手中盤玩包漿更形光亮,罐器則因長久使用,拿放之間亦猶如盤玩</P>
<>罐器的積塵、拿放時的手垢,經長久的使用亦會形成一層光亮鑑人的包漿</P>
<>可貴的是這必須要有長遠的時間使用或盤玩才能形成如此面貌</P>
<>這與新器的做舊後薰烤、上水臘是相當不同</P>

<>支持!</P>
发表于 2005-7-1 00:36:49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不叫包浆,叫污垢。</P>
<>像福哥这样理解包浆,说句不敬的话,简直是对包浆的亵渎。</P>
<>这个罐如果是老货,它的包浆也一定在这层污垢的下面,而绝不是污垢本身。</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7-1 0:38:30编辑过]
发表于 2005-7-1 00:40:23 | 显示全部楼层
尘封岁月,荡之悠悠
发表于 2005-7-1 00:43:58 | 显示全部楼层
<B>以下是引用<I>以壶会友</I>在2005-6-30 11:51:51的发言:</B>
哈,福哥是“保留派”,我是“洗净派”!哪天您的藏品落在我手上。。。嘿嘿!

<>虽 玩而不藏 但个人还是自认“洗净派”每每见到那些以脏示旧 示老的器物 心里总是不舒服</P>
 楼主| 发表于 2005-7-1 02:09:17 | 显示全部楼层
<B>以下是引用<I>五朝</I>在2005-7-1 0:36:49的发言:</B>

<>那不叫包浆,叫污垢。</P>
<>像福哥这样理解包浆,说句不敬的话,简直是对包浆的亵渎。</P>
<>这个罐如果是老货,它的包浆也一定在这层污垢的下面,而绝不是污垢本身。</P>

<>
<>"包漿"大概只是個統合詞,理解中......它存在的面貌是呈多樣性的
<>我在前面提及「"茶垢",是否就是等於包漿?  」
<>個人的看法當然不是,同理污垢亦不等同包漿
<>否則做舊的人也不需要如此大費周章了......
<>此地人泡茶養壺,總是勤於擦拭,決不留茶垢,渾身乾淨油亮,但它仍不是我們理解中的包漿
<>除了盤玩,它還需要有長時間的陳跡才能形成,大概就是一種"寶光"吧!!!
<P>
<P>
<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申请友链|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传奇温州mir2wz|rWanBoy Studios|中国壶迷论坛 ( 浙ICP备12017229号-5 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0576号公安备案105031|105258 )|人工智能    

GMT+8, 2025-8-3 11:56 , Processed in 1.201202 second(s), 4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