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I]以壶会友[/I]在2006-3-24 14:21:45的发言:<br><div class=quote>以下是引用[I]七碗茶[/I]在2006-3-24 13:23:53的发言:<br>其實版畫(很中國)與清初外銷壺的圖騰相比,其構圖會有很大的差異.各位是否有注意到圖中有一壺壺身貼蘭草植物.此植物是歐洲的一種觀賞植物.在中國沒有.此說明中西交流的情形(因西方是買家故要遷就對方!),而此壺身上人物的面貌,動作.個人認為已融入一些西洋繪畫的觀念(將人物擺中間且刻意加強臉部表情,尤其是鼻子變的很挺).這都說明銷售的物品會隨買方而有所改變(再舉一例,外銷東南亞的壺一般都做拋光或包金的處理,而內銷壺則不同.那是否也可說拋光或包金壺不符合中國風土民情.故不是宜興壺呢?)---小弟記得還有收藏一把梅花鏤空而壺身貼西洋海怪的壺,待翻到再貼出來!!</div>
关于兄所言“中西交流”壶,个人以为更有可能的是欧洲仿制的,所谓的Chinoiserie壶(Patrice Valfré一书中有详述,当时荷兰、德国、英国的陶瓷作坊都有出品,称为“红色壶”),而不是西人出图、中人出样的合作品。
关于兄对楼顶的壶看出“西洋绘画的观念”,敝帚自珍、先入为主,我只能无言以对了……(倒也是,现在学艺术的,哪个不从素描、人体入手?无怪乎有“西洋绘画的观念”啦。)
紅色瓷器---因小弟上在公司無法引述資料,請兄自行查閱.--其發源自德國(?)利用當地的土,當地的制壺工.雖盡力模仿宜陶,但還是一眼可辨.(因土,工實在差太多了.若有茶具文物館一書.書中有幾把,請兄閉右眼,左眼微睜,離開書一公尺."看一眼"即可辨識--開個玩笑!!)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3-24 17:10:55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