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中国壶迷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milojo

[讨论]范大生的竹塔壺

[复制链接]
字体大小: 正常 放大
发表于 2006-5-5 21:13:33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任淦庭的陶刻水平及书画方面的修养大家是共识的!之所以当今我们很推崇他,和他所处的历史时代及紫砂书籍对他的论述比较多不无关系。但我看先于老任的一些刻字先生们并不比他逊色。
对于还未知的领域,我们不能一叶障目,而是要不断纠错、完善、补充。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5-5 21:18:40编辑过]
发表于 2006-5-5 21:58:32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跂陶”刻款,1)单用或者与“松道人”合用的都有;2)单用的有“跂陶”或“跂陶氏”两种,并见有“跂陶”傍有“吴”字刻章。</P><>因此,个人赞同老哥的推断,“跂陶”应是吴汉文的刻款,单用的话就是吴汉文自己所刻;如果与“松道人”合用,就是马哥所说的那种情况,即“任淦庭的作品。落老板的名号在当时是很正常的”,实际是任老所刻。</P><>刚才用软件调出收集器物(是大家一致公认开门的)上所刻的“跂陶”款13种照片,加以对比。实际上“跂陶”款风格两种,很明显的,应该说也是很好认得。</P><>供讨论参考。</P>
补充一点:还见到“跂陶”与其它刻字艺人的名字合用的,沿用马哥的推断,实际刻字人就是那位艺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5-5 22:02:08编辑过]
发表于 2006-5-5 22:25:35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I]milojo[/I]在2006-5-2 6:52:38的发言:[BR]<>呵!呵!再次強調啦!真品ㄡ.壺主收藏近十年了.</P><>壺體整理重新養過,此新非比新壺的新.茶油光也不同於新壺的光. </P>

从逻辑上讲,此“强调”与壶的新老无任何关系。壶不错,泥料看不清。
发表于 2006-5-5 23:01:32 | 显示全部楼层
</P><>另,不知是您筆誤,還是誤會.此壺的落款是[足]字旁的[跂]字,而不是[山]字旁的[岐]字.</P>
[/QUOTE]
字库关系,俺以前的系统也是如此:写跂变成岐了!
 楼主| 发表于 2006-5-5 23:22:52 | 显示全部楼层
<>據我手上能查到的資料交互比對顯示,刻上[跂陶]筆名的應不止一人.如此的混亂應與當時的時代背景有關.</P>
<>跂陶與任淦庭在畫上的風格極其相近,或許如小馬兄所言同是任淦庭所作,但亦有可能是跂與任相互影響的結果.可能需要更多的考證與鑑賞資料.</P>
<>回歸於問題的本質,應在於此壺是否如陶刻款的時間.</P>
<>清末民初年間,段泥料的紫砂品比起其他年代而言,不僅產量極多且胎色變化亦最多.請容我花點時間把找到的不同胎色照片貼上來,其中包括一把極高檔的仿壺.</P>
 楼主| 发表于 2006-5-6 00:42:19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范大生的竹塔壺

[讨论]范大生的竹塔壺

[讨论]范大生的竹塔壺

[讨论]范大生的竹塔壺

[讨论]范大生的竹塔壺
 楼主| 发表于 2006-5-6 00:47:31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范大生的竹塔壺

[讨论]范大生的竹塔壺

[讨论]范大生的竹塔壺

[讨论]范大生的竹塔壺

[讨论]范大生的竹塔壺
发表于 2006-5-6 00:51:20 | 显示全部楼层
37楼两件好藏品!
 楼主| 发表于 2006-5-6 00:52:48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范大生的竹塔壺

[讨论]范大生的竹塔壺

[讨论]范大生的竹塔壺

[讨论]范大生的竹塔壺

[讨论]范大生的竹塔壺
 楼主| 发表于 2006-5-6 00:59:49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范大生的竹塔壺

[讨论]范大生的竹塔壺

[讨论]范大生的竹塔壺

[讨论]范大生的竹塔壺

[讨论]范大生的竹塔壺
 楼主| 发表于 2006-5-6 01:03:39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范大生的竹塔壺

[讨论]范大生的竹塔壺

[讨论]范大生的竹塔壺

[讨论]范大生的竹塔壺

[讨论]范大生的竹塔壺
发表于 2006-5-6 01:08:1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我看都为好器,建议兄另开新贴讨论,这帖子的主题已经讨论的比较明确,不要再让它插上其它话题!
 楼主| 发表于 2006-5-6 01: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范大生的竹塔壺

[讨论]范大生的竹塔壺

[讨论]范大生的竹塔壺

[讨论]范大生的竹塔壺

[讨论]范大生的竹塔壺
发表于 2006-5-6 01: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一是一把好壶,羡慕!
发表于 2006-5-6 02:56:31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壶争论极大,为慎重起见,小弟看了几遍:</P><>1:首先肯定此壶是老壶且是大生作品! 看一只壶要各个方面全面综合起来看,不能</P><>   单看某一个方面,不能因毛泽东文革犯错而否定毛泽来!</P><>2:款识是一个重要方面,但不是唯一的方面,何况名家的款识经常有几种,谁能保证</P><>  他一直只用一方印?谁能保证他中途没丢过或重刻好一点的印或工场和家里同时</P><>  用几方?马兄的印和m兄印有出入,但阿志的(开门)大生印更有出入!这方面小弟</P><>  见多了!</P><>3:马兄的盖和m兄盖也有出入,但大生是人不是神不是机车床,我还是这句话:机器</P><>  还有标准误差呢! 更何况大生一生早.中.晚期制作总会有点差距的!</P><>4:歧陶是吴德盛的代名词,任确实用过岐陶加松道人等(前天明远兄拿去的翻边柿</P><P>  壶一面歧陶加吴,一面就是漱石),但仅用岐陶就不一定是任了,当时在吴商号里</P><P>  耀庭.北岩.淦庭.友石.石如.岩石.春然.包括吴汉文本人......等等均用过岐陶</P><P>  单用任淦庭来论证岐陶是不确切的!</P><P>5:吴德盛陶器公司是1916年注册成立的,但并不是说是从1916年开始生产的,这是</P><P>  两个概念!"尚古陶轩"是从前年10月登记挂牌成立的,但并不是说挂牌成立才开</P><P>  始经营的,实际上巳经营十几年了!</P><P>综上所述,本人认为此壶确为大生作品!小弟是就事论事,以壶说壶,没带半点用心,</P><P>         论的有点出谱才出来讲两句,得罪之处还请见谅!</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5-6 3:04:56编辑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申请友链|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传奇温州mir2wz|rWanBoy Studios|中国壶迷论坛 ( 浙ICP备12017229号-5 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0576号公安备案105031|105258 )|人工智能    

GMT+8, 2025-7-12 08:38 , Processed in 1.188236 second(s), 4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