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中国壶迷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梁山加彩壶

出戈尊(加图)

[复制链接]
字体大小: 正常 放大
 楼主| 发表于 2006-10-25 09:22: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劳版主将此贴移至---<a href="http://zghmbbs.com/hmbbs/forumdisplay.php?fid=8" target="_blank" ><FONT color=#000000>家有宝藏</FONT></A>    谢谢!!!
发表于 2006-10-25 10:41:10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梁山加彩壶</I>在2006-10-25 9:19:16的发言:</B><BR>
< align=center><FONT size=3><STRONG>關于“祖唐居、南石堂、楊長、楊名”器辨</STRONG></FONT><BR>
<HR align=center color=#000000 noShade SIZE=1 width="100%">

< 0pt? 0cm>一、器物介紹<o:p></o:p></P>
< 0pt? 0cm>   目前傳世的祖唐居器有輕重之別,輕者胎色半黃或偏淡些,胎質粗糙類似砂鍋胎,器表常施褐、綠、黃釉、或單色或雙色成三彩樣。重者胎質比較者致密,釉精細,多施墨綠、鱔黃、蟹甲、深褐諸色。造型有觚、瓶、爐、罐、碟、洗、枕、仙佛道塑像,器身或光素無紋或橫印菊、蘭、竹、石、蕉、龍、梅花、團壽紋等,還有文字詩句。<o:p></o:p></P>
< 0pt? 0cm>    目前傳世的南石堂器表面看來胎質細滑,胎色如炒米黃,也有略顯灰色的,太多為無釉素胎,也有在器表上涂上墨色或其它色料的,少數也施釉。造型較單純。有三獸足獅鈕雙耳熏爐、觚、瓶,也有仙佛道人物、動物塑像。以印貼、塑貼技法在器身上裝飾著葡萄、花蔓、龍、葉子、S形、回紋等,往往附后加乳釘,紋飾不如祖唐居器丰富。<o:p></o:p></P>
< 0pt? 0cm>    南石堂一般都做得很精巧,看來是專為廟堂佛寺祀神供奉之用。目前傳世的楊升、楊名款器之類器物實際上廉有祖唐居器和南石堂器的風格。<o:p></o:p></P>
< 0pt? 0cm>二、關于祖堂居器和南石堂器和燒造地點及時代<o:p></o:p></P>
< 0pt? 0cm>    目前,關于它們的燒造地點和時代主要有几种意見:<o:p></o:p></P>
< 0pt? 0cm>(一)南石堂是宋代以后東莞孫的窯場,后來陶工運至南海孫,建了祖唐居堂。<o:p></o:p></P>
< 0pt? 0cm>(二)祖唐居是東莞明代窯場,在清代陶工運至南海孫,建面石堂窯。<o:p></o:p></P>
< 0pt? 0cm>(三)祖堂居是南海孫一富宦的堂名。<o:p></o:p></P>
<P 0pt? 0cm>(四)祖堂居和南石居均為虛托,實則“南石”取“南海石灣”之意,“祖堂居”取仿“唐三彩”或“漢堂”的“唐”物之意。<o:p></o:p></P>
<P 0pt? 0cm>    總括起來,也只有兩种年看法,一是祖唐居和南石堂是存在的,其始于明代;二是兩者都不是實際存在的窯場或堂室,不過是當時陶工某种藝術風格的作品。<o:p></o:p></P>
<P 0pt? 0cm><o:p></o:p></P>
<P 0pt? 0cm>我的意見<o:p></o:p></P>
<P 0pt? 0cm>   半個多世紀以來,對于祖唐居和南石居器,使人們大受困扰,我認為,有款或無款的祖唐居和南石堂風格的器物,不論精粗,基本上都是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前半期南海石灣窯的產品,它們代表了石灣陶工“精量細作”的水准,這可從以下几方面來認識。<o:p></o:p></P>
<P 0pt? 0cm>一、款識也稱款銘,是指以一定的工藝手段在制器上留下制作工厂、店號、工匠姓名、時代、產地等事況的記錄,是一种文化現象。<o:p></o:p></P>
<P 0pt? 0cm>   石灣藝陶款銘經功了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從簡到繁,從隨意到刻意,從野到文的發展過程。在過去,手藝人被富貴者視為“百工賤業”,他們也無留名千古的奢想。<o:p></o:p></P>
<P 0pt? 0cm>   石灣地區奇石村宋代窯址出土了一种數量相當多的青黃釉大罐。其肩部多有記年(政和六年)記名(潘南)和花形圖紋的印記,而在其它器物上則不曾發現。元代石灣窯生產比宋代低落,在考古發掘上無特別發現。此后,在產品上留下款識又确有据可查的是到了清代。而清代早、中期的作者、工厂、店號的款識是极少數的,确有期人、其事,又有跡可尋的最早的只有黃炳和黃古珍二人。黃炳是石灣陶藝界一代名師,以塑造陶鴨著稱一時,且善作畫,廣州美術館就藏有他的畫作。他生于清嘉慶末年,卒于光緒二十年。黃古珍是黃炳步叔,比黃炳小二十來歲,也是一名善繪畫制陶的名手。黃炳和黃古珍在當進已有名气,但都是在其創作生涯中晚期才在作品上落款署名,看來一般的工匠就更不會看重這种作法的了。這种現象當然不是由人的主觀意識決定的,而是說明當時的社會環境,主要是經營環境對此還沒有顯出特別的需要。至清末石灣陶業的落款才日漸增多。<o:p></o:p></P>
<P 0pt? 0cm><o:p></o:p></P>
<P 0pt? 0cm>二、祖唐居器的款識<o:p></o:p></P>
<P 0pt? 0cm>   祖唐居器的款識就我所見的有祖唐居、草堂居、祖堂居&#8231;人与。《石灣藝術陶器款識》附圖中共有九個“祖唐居”印章款,發現它們無一相同。可以証明,“祖堂居是南海一富宦人家之訂燒物”的說法是錯誤的,不能想象一位有財有勢的人家會同意在自己著意訂燒的東西上,鈐用這許多不同的章款。<o:p></o:p></P>
<P 0pt? 0cm>三、南石堂款識<o:p></o:p></P>
<P 0pt? 0cm>   我所見的南石堂器上的款識有南石、吳南石、南石堂、吳名印、南石、羅玩雅造、羅同盛號、秩來巧造、方永昌記、楊名、楊升、升名、陶店等,如此看來,南石堂上的款名比祖唐居器的要多,章有方、橢圓、無邊欄數重,字体有楷、行体几樣。<o:p></o:p></P>
<P 0pt? 0cm>    在祖堂居器上出現有“祖堂居&#8231;人与”,在南石器上出現“升石&#8231;廣記”、“南石&#8231;羅玩雅造”這樣的款式,不單顯示了兩類器物的時代風格的同一性,更重要的是能說明“祖唐居”和“南石堂”都不是實際的存在,真正的制造者是“人与”、“廣記”、“羅玩雅”這樣的店號。<o:p></o:p></P>
<P 0pt? 0cm>四、楊升、楊名款<o:p></o:p></P>
<P 0pt? 0cm>  楊升、楊名款實際是交混出現于具有祖唐居和南石堂風格的器物上的,有時單署楊升或楊名,有時是升名二字,這也說明它們都是同一時期的東西。<o:p></o:p></P>
<P 0pt? 0cm>五、器物的裝飾手法<o:p></o:p></P>
<P 0pt? 0cm>祖唐居、南石堂、楊升、楊名款的器物總的看來,從胎質到釉彩都有精粗之別,紋樣丰富,裝飾技法全以模印、貼印、貼塑而成,所以顯得規整、精巧。二、三十年代,石灣出產的器皿有兩种類型的制作,一類是歷來這玩家推崇的精品,主要是仿古器形;一類就是民間用日器。后者是大量的,相同的釉彩和裝飾技法說有它們都是同期的產品,只不過仿古的更求精細些,由一些專門仿古求精的窯場所作,石灣窯進土卷殷商潘革,在一九三一~一九三八年間曾創設冠軍華陶窯,規模甚大,以仿古創新為宗旨,聘請潘玉畫、霍津、溫促齡等當時的一班名手專仿祖唐居、南石堂、黃炳、陳渭岩等作品。現在令我們困惑不已的問題大概不少就是由他們造成的。另有人提出祖唐居的制品可能會有一部分是廖耀(保密耀)所造。<o:p></o:p></P>
<P 0pt? 0cm>六、廣東的古物鑒藏于石灣公仔<o:p></o:p></P>
<P 0pt? 0cm>中山大學教授冼玉清的《廣東之鑒藏家》一文列舉了廣東地區自明正德年間起至一九三0年之間有聲譽的鑒藏家五十一位,其中明代七位,清代中期至本世紀前半期四十四位,其中特別列出收藏有陶瓷的只有四家,兩家收藏紫砂壺,一定收有綠瓷瓶,卻不見有關于石灣古器的入藏。一向以來,習慣上被指認為明代的祖唐居器和南石堂器,以其精好程度,怎不見入聚于這些人家之中呢?如果這些制器确實制于明代,應會在鑒藏界有一定位置。我認為唯一的解釋是:當時尚未有制作這樣精好的器物。從人物陶塑的發展過程也同樣能看到這种情況,因為直到清代中期。公仔還仍然帶有极重的瓦脊味、制作粗率,只講求前部效果,不重后部處理,形態常不合生理解剖比例,五短三粗不在少數。由于對材料的處理和加工水准以及窯龜技術的制約,同時代民一地域的窯場不可能制出精劣殊共的制品,時代的烙印是去掉的。清代中期以前,在人物陶塑中表現出的低級性也必然會在器皿制作上反映出來。因此,祖唐居、南石堂一類為玩藏家青睞的制品是不可能出現在明代的。<o:p></o:p></P>
<P 0pt? 0cm><o:p></o:p></P>
<P 0pt? 0cm>結論<o:p></o:p></P>
<P 0pt? 0cm>  本世紀前半期,石灣的人物陶塑出現了一個黃金時代,這個時期同時也是器皿制作的繁榮期,這兩大系列留給我們許多美好的東西和深沉的啟示。事實証明,祖唐居、南石堂、楊升、楊升類型的器物是此時的制作。如果說石灣公仔的藝術成就是充分發揮了陶泥可塑之优,則器皿制作之高就在于盡情利用了釉彩在火中幻化之妙。隨著對石灣古藝認識的擴大和加深,我們不能不嘆服石灣陶工的創造和智能,不能不承認石灣有“無窯不仿,無仿不精”的能力。<o:p></o:p></P>
<P 0pt? 0cm>(本文經本刊刪節)<o:p></o:p></P><BR></DIV>
<p>拜读了!
发表于 2014-3-18 13:40: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楼主这个东西是否还在,我认为是石湾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申请友链|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传奇温州mir2wz|rWanBoy Studios|中国壶迷俱乐部 ( 浙ICP备12017229号-5 公安备案105031|105258 )|人工智能    

GMT+8, 2025-2-24 15:40 , Processed in 1.190839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