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中国壶迷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藏壺

[分享]上把"墨壺"祝福哥早日調養好身體

[复制链接]
字体大小: 正常 放大
发表于 2007-5-14 00:17:36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I]醉壶楼[/I]在2007-5-13 21:28:43的发言:[BR]<div class=quote>以下是引用[I]藏壺[/I]在2007-5-13 21:01:10的发言<img src="attachments/dvbbs/2007-5/200751320595089219.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
<img src="attachments/dvbbs/2007-5/2007513210999189.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
上兩個雜項對比

</div>
此两盆很经典的玉成器!
玉成器的是很有典型的土.
发表于 2007-5-14 08:33:59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I]藏壺[/I]在2007-5-12 19:44:42的发言:[BR]<div class=quote>以下是引用[I]胡公馆[/I]在2007-5-12 18:18:20的发言:[BR]此壶本人认为有疑问,还值得大家再好好推敲推敲。</div><img src="attachments/dvbbs/2007-5/200751219393124137.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
<img src="attachments/dvbbs/2007-5/200751219395179898.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
胡兄儘管說出疑問大家一同研究,已經有幾位好兄弟傳訊問過我此壺的形況!看開門的有看刻飾有疑的也有,希望大家暢所欲言。有上手過的朋友也可以說說上手的感覺應該會比較客觀^^
這兩天高興前天把壺重新清洗,昨天請朋友重拍還未泡養過今天就上貼了!補充兩張未清洗前的圖~~

看清洗前的照片,有做旧的嫌疑!
发表于 2007-5-14 17:33:38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I]藏壺[/I]在2007-5-13 21:01:10的发言:3.對於刻款有些兄弟有不同的看法,這點可以理解!這兩天也請教了些懂字畫刻繪的朋友,當然也各有自己的見解與研究心得。不過對於文人的東西應該還是有共同的體認!文人雅士重的是神而不一定是精,寥寥數筆在一件器物上能表達的是無數的韻味!不一定某一個刻工就只有特定的刀筆,對於古陶刻者執刀時的心境與想法也不是今人可以揣測!究竟是山農的字畫還是山農刻?亦或是有其他的搭配?每一個猜想都必須再有相當深入的研究才會有所領略。個人認為行草的字骨是沒問題的,畫的佈局也很好!操刀時的刻法雖不是一般的遊刀刻與三刀刻,但隨意中是見功力的!

藏壺兄:该贴的初衷是祝愿福哥康复,原本不该多说什么,你与福哥也是我所敬仰的藏家,对于这把壶我斗胆多说两句想必你们这样的真正玩壶行家应该是欢迎的吧.
这把壶的壶型仿制相当成功.文字内容也无可挑剔.但现代人的文化底蕴与当时的文人无法相比.更何况是一些以葫芦画瓢的造假者更是相形见绌.
这句诗"野蝶難爭白,庭榴暗讓紅。誰憐芳最久,春露到秋風",其中刻错“白”、“紅”、“芳”三字.

[分享]上把"墨壺"祝福哥早日調養好身體

[分享]上把"墨壺"祝福哥早日調養好身體

[分享]上把"墨壺"祝福哥早日調養好身體

[分享]上把"墨壺"祝福哥早日調養好身體

[分享]上把"墨壺"祝福哥早日調養好身體

[分享]上把"墨壺"祝福哥早日調養好身體

[分享]上把"墨壺"祝福哥早日調養好身體

[分享]上把"墨壺"祝福哥早日調養好身體

[分享]上把"墨壺"祝福哥早日調養好身體

[分享]上把"墨壺"祝福哥早日調養好身體
发表于 2007-5-14 17:34:32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上把"墨壺"祝福哥早日調養好身體

[分享]上把"墨壺"祝福哥早日調養好身體

[分享]上把"墨壺"祝福哥早日調養好身體

[分享]上把"墨壺"祝福哥早日調養好身體
发表于 2007-5-14 17:48:25 | 显示全部楼层
<>“白”的草书刻出一个似是而非的字,“红”字少一笔画而变成“水”字,“芳”字下半部刻成“万”字。这些原则性的错误,对于民国商品壶来说也不该发生的错误,难道会出现在文人壶上?</P>
<>关于画的刻饰更是难以掩饰造假者的拙劣。</P>
<>还有泥料,藏壶兄可请造假知情人说说。我不赘述。</P>
<>如果有那么一天这把原件出现,才会恍然大悟!</P>
发表于 2007-5-14 18:03:2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I]明远堂[/I]在2007-5-14 17:48:25的发言:[BR]<>“白”的草书刻出一个似是而非的字,“红”字少一笔画而变成“水”字,“芳”字下半部刻成“万”字。这些原则性的错误,对于民国商品壶来说也不该发生的错误,难道会出现在文人壶上?</P><>关于画的刻饰更是难以掩饰造假者的拙劣。</P><>还有泥料,藏壶兄可请造假知情人说说。我不赘述。</P><>如果有那么一天这把原件出现,才会恍然大悟!</P>

再補探討 明遠兄所提疑問小弟沒意見!然而 行草刻款您點出的紅 芳 2字 是刻款好不好的問題呢?還是刻錯字的問題!
這點大家可以討論!最後一個字 原文白字 貼圖刻赤字 這點應該沒問題 母親安在不用白花 這是沒問題的!
也就因為這點意外補強 除非造假者有一把正宗老壺依樣詮釋 不然這把壺以刻飾而論還是可以理解的!
至此!要把這壺解讀真偽 想當然耳就是整壺局部細拍 由工藝上來判斷補強 探討就是學習的補藥!
发表于 2007-5-14 18:32:27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I]明远堂[/I]在2007-5-14 17:33:38的发言:[BR]<div class=quote>以下是引用[I]藏壺[/I]在2007-5-13 21:01:10的发言:3.對於刻款有些兄弟有不同的看法,這點可以理解!這兩天也請教了些懂字畫刻繪的朋友,當然也各有自己的見解與研究心得。不過對於文人的東西應該還是有共同的體認!文人雅士重的是神而不一定是精,寥寥數筆在一件器物上能表達的是無數的韻味!不一定某一個刻工就只有特定的刀筆,對於古陶刻者執刀時的心境與想法也不是今人可以揣測!究竟是山農的字畫還是山農刻?亦或是有其他的搭配?每一個猜想都必須再有相當深入的研究才會有所領略。個人認為行草的字骨是沒問題的,畫的佈局也很好!操刀時的刻法雖不是一般的遊刀刻與三刀刻,但隨意中是見功力的!
</div>
藏壺兄:该贴的初衷是祝愿福哥康复,原本不该多说什么,你与福哥也是我所敬仰的藏家,对于这把壶我斗胆多说两句想必你们这样的真正玩壶行家应该是欢迎的吧.
这把壶的壶型仿制相当成功.文字内容也无可挑剔.但现代人的文化底蕴与当时的文人无法相比.更何况是一些以葫芦画瓢的造假者更是相形见绌.
这句诗"野蝶難爭白,庭榴暗讓紅。誰憐芳最久,春露到秋風",其中刻错“白”、“紅”、“芳”三字.
<img src="attachments/dvbbs/2007-5/200751417324060065.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
<img src="attachments/dvbbs/2007-5/200751417324833879.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
<img src="attachments/dvbbs/2007-5/200751417325665492.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
<img src="attachments/dvbbs/2007-5/20075141733445311.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

明远兄看物仔细 小弟学习了 再仔细对比刻字 也看仿制
发表于 2007-5-14 21: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佩服明远和尚,不,是方丈了,哈哈。
发表于 2007-5-14 21:20:24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I]小马[/I]在2007-5-14 21:10:55的发言:[BR]佩服明远和尚,不,是方丈了,哈哈。

马总咋这么斯文了? 没叫:T L
 楼主| 发表于 2007-5-14 21:23:52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I]小马[/I]在2007-5-14 21:10:55的发言:[BR]佩服明远和尚,不,是方丈了,哈哈。

呵呵!!感謝明遠大哥的精采論述!!
大家如都能心平氣和論壺多好,教學相長多多益善!
发表于 2007-8-21 10:38:3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I]福哥[/I]在2007-5-13 1:54:09的发言:[BR]<></FONT></P>< 0cm 0cm 0pt">沈竹賓,原名雒,字竹賓,號墨壺客、墨壺生、墨壺外史、墨壺小隱,江蘇吳江盛澤鎮人,生卒年不詳。 家贫,以卖画为生,往还江浙间,客寓濮川濮氏、石门蔡氏最久。家貧,以賣畫為生,往還江浙間,客寓濮川濮氏、石門蔡氏最久。 两家富收藏,其刻苦临摹古人名迹,技艺益进。兩家富收藏,其刻苦臨摹古人名跡,技藝益進。 后移居苏州,名声大噪,征索画者无虚日。後移居蘇州,名聲大噪,徵索畫者無虛日。 擅山水,初宗王学浩、奚冈,后笔墨取意文徵明、唐寅,波折遒劲,峭拔险刻,设色淡雅。擅山水,初宗王學浩、奚岡,後筆墨取意文徵明、唐寅,波折遒勁,峭拔險刻,設色淡雅。 胡公寿、杨伯润皆师之。胡公壽、楊伯潤皆師之。 兼善花卉、人物,亦工写照。兼善花卉、人物,亦工寫照。 咸丰三年(1853)为叶承柱《五湖渔庄图》题词绘图。咸豐三年(1853)為葉承柱《五湖漁莊圖》題詞繪圖。 传世作品有光绪二十一年(1895)作《观莲图》轴,现藏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傳世作品有光緒二十一年(1895)作《觀蓮圖》軸,現藏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o:p></o:p></P>

[分享]上把"墨壺"祝福哥早日調養好身體

[分享]上把"墨壺"祝福哥早日調養好身體

[分享]上把"墨壺"祝福哥早日調養好身體

[分享]上把"墨壺"祝福哥早日調養好身體

昨天参观吴江博物馆,这张沈竹賓的作品与大家分享.
发表于 2007-8-21 11:03:02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明兄的资料!
发表于 2007-8-22 08:23:39 | 显示全部楼层
长见识了.这把壶其实很不错.在下以为弱点还是在字画上,缺了民国刻法的老辣与苍劲,这玩意儿说不出来,有时只能意会.
发表于 2007-8-22 15:57:34 | 显示全部楼层
<>玉成窑的泥料里石英砂成分少,无闪烁感;泥色有些有透红感。没见过真器件的人永远不会明白。</P>
<>1楼的一眼假。</P>
发表于 2007-8-22 17:04:08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哉紫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申请友链|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传奇温州mir2wz|rWanBoy Studios|中国壶迷论坛 ( 浙ICP备12017229号-5 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0576号公安备案105031|105258 )|人工智能    

GMT+8, 2025-7-7 06:28 , Processed in 1.235661 second(s), 4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