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以下是引用<I>以壶会友</I>在2005-4-28 9:29:45的发言:</B>
>
< >书生兄:
< >关于“荆溪”,小马兄已经说了,我不再重复。至于实物,兄再翻翻梁白泉编《宜兴紫砂》,顾编《珍赏》。
< >关于“维多利亚的这只刻款比我贴的破壶差多了”,两壶的照片都在,大家有目共睹。当然艺术鉴赏见仁见智,实在没有什么值得多争论的。
< >另外:
< >一、到底是把“荆溪”换成了“友善堂”,还是把“友善堂”换成了“荆溪”——意即兄的那把是不是受到了人家博物馆藏品的启发而出现的,亦未可知呢!
< >二、清德堂、世德堂、行有恒堂,这些是晚清的堂名么?
< >(特别是)三、贴花是晚清才有的工艺?!</P>
< >两把皆仿。维多利亚这把仿得更迟,也更差。破壶仿于清中期,泥料也属一流,刻字和诸破损处皆渗出较浓的白化物,这实属难得。我怀疑这是明代的老泥留下仿的。行有恒堂等,都是道光前后的紫砂上出现的,道光二十年是中国近代史(1840)的开始,称“晚清”,何错之有?在下孤陋寡闻,希望阁下贴一些清初、甚至明代的贴花紫砂给小民们开眼,最好是有出土时间说明的,才有说服力,比如南博的紫砂展。靠不住的书,如不加分辩的去读,再“按图索骥”掏银子购物,家里确实硕果累累……阿门!看来我实在让诸君不高兴,以后还是多看不说为妙。就此封笔!
</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4-28 17:10:11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