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以下是引用<I>福哥</I>在2005-2-13 3:49:43的发言:</B>
< ><B><B>灿兄,我覺得玩壺應切忌如此見樹不見林,說話也不需如此不誠實又尖酸刻薄,....</B></B></P>
< >引前人的心血智慧,博覽群書也是學老壺的必經之途,老紫砂兄引顧老一書加已比對佐證,也是正確的論述,當然書上圖錄正確與否可受公評,您既貼圖要求比眼力,又言明:『欢迎枪毙性的结论,但请理由具体!衷心感谢!』,就應該要有接受公評的雅量。</P>
< >旁的不說,就您認為是正確的,所謂:『众所周知,香港茶博馆藏一把扁石壶,杨彭年,郭频迦铭(韩其楼《中国紫砂茗壶珍赏》125图),铭曰“茗壶一千三百七十九,频迦”,这是1815年,奉陈曼生命制的壶,此是陈曼生任溧阳“县委书记”最后一年。制壶如此之多,也没有落款“监造”。..............』,好吧,若我告訴您,您舉例的這把壺它就是清末民初時的仿品時,不知兄是否覺得訝異???您若有興趣,歡迎兄就此壺另開新帖作辨証,爲自己的眼力辯護。</P>
< >另您貼的這"供春"及"時鵬"二壺,是民國時期的仿作,學界早有定論,....紫砂古壺老器學深似海,有窮不盡的學問,虛心學習,才能有所獲。</P>
< >那!</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2-22 23:51:00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