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font size="4">茶壶出水形态成因初探</font></p><br/>
<p><font size="4">拙作“茶壶出水形态美”引起朋友们的兴趣、关注,也引起我进一步研究的兴趣。兴趣之一是探讨这种种形态是如何形成的,于是有了这“初探”的短文。</font></p>
<p><font size="4">茶壶出水的形态和什么有关?紫砂名家夏俊伟先生认为:“出水与壶嘴壁厚薄、光滑,壶体孔眼、壶嘴眼,壶盖孔眼有着密切的关系。”根据夏俊伟先生的研究以及我自己的观察,我作一点具体的分析尝试。</font></p><br/>
<p><font size="4">出水何以“潮涌”?</font></p>
<p><font size="4">茶壶的出水,似光滑的圆柱,透过光看似有“间隔”,像一阵阵波涛向前涌动的潮流,是好壶出水常见的现象。出水有“间隔”,有时那“间隔”还很强烈,有断断续续的感觉。为什么?我和几位壶友探讨过几次,说什么的都有。其中有一位说:“我有这样的经历,那出水有断断续续的感觉时,我把壶盖取下来,水就畅流了。”这话对我很有启发。我综合几位的看法整理出二点。</font></p>
<p><font size="4">其一,茶壶出水是“势能转化动能”的过程,受地球引力的影响,前面水流的速度比后面的水流的速度要快。后面的水流速度,若严重滞后就会出现“间隔”意象。若用手堵住壶钮的“气眼”,那水流还会“断流”,断流即是“间隔”的极致。</font></p>
<p><font size="4">其二,茶壶出水的势能哪里来?一是来自茶水的数量,一是来自“空气”的内外平衡。在茶水同样的状况下,壶内的“空气”不足以平衡壶嘴外的压力,水流的能量就要变小,以至“断流”。这样看来,出水的“间隔”的状况与壶钮气眼的形状、大小有关,也就是说壶钮气眼的进气,能不能和出水的速度默契的配合密切相联。这就是顾景舟先生述说的:“再看这壶钮,那个藏在其中的出气孔,内大而外小……你别看这个小小的出气孔,不显眼,学问可大呢……”。</font></p>
<p><font size="4">由此我以为,茶壶出水的“间隔”不明显、明显、强烈,以至断流,除了“与壶嘴壁厚薄、光滑,壶体孔眼、壶嘴眼”相关,尤其和壶钮气眼的设计、制作的学问相联。若气眼的进气量和壶嘴出水速度配合地默契和谐,那么出水的“间隔”即会不明显,否则就会明显,以至很明显,甚至断断续续,进而断流。</font></p><br/>
<p><font size="4">大师为何夸“旋转”水流?</font></p>
<p><font size="4">顾景舟大师在谈壶时:“谈壶的精、气、神……顾老先生神采飞扬、如数家珍。说到得意时,他会随手拿起一把壶比划着:看这把壶出水多爽,成旋转状,水入杯中有冲击力……”</font></p>
<p><font size="4">顾先生为何盛赞“成旋转状”的出水?我过去也观察到“旋转着、拧着劲向前钻”的劲头的水流,还有点不太喜欢。看到顾先生的倾情赞扬,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虑。忽然,我联想到打枪、射击。枪是有膛线的,飞行的子弹是“旋转”的。这样子弹的飞行速度比不转的速度要快,更重要的是子弹的弹道容易直、弧线小。那么,茶壶的出水成“旋转”状,是否也有同样的道理,从壶口出来时的初速加快,旋转着的水柱的力度更大,形成圆柱的长度更长。水流的圆柱越长,定会不是“七寸注水不泛花”,而是会八寸九寸------不泛花。</font></p>
<p><font size="4">顾景舟大师是不是这样想的,我不得而知,但据我的观察凡是“旋转着、拧着劲向前钻的”水流,往往是出水爽、富气势、有力度。</font></p>
<p><font size="4">壶友商讨,我瞎琢磨,请朋友、专家指正。</font></p>
<p><font size="4">2008年12月18日 杨世明于《补园斋》</font></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2-18 22:19:02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