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藏陶缘 于 2014-5-7 08:10 编辑
关于谈伯章其人
谈洪泉(1902-1976年),也叫谈泉明,字伯章,艺名泉石。宜兴丁蜀川埠乡潜洛人。民国时期一位陶刻师,曾受聘于有名陶器店:吴德盛,铁画轩,毛顺兴等等......。师从名刻家陈少亭,刀法讲究、纯熟,技艺精湛,曾为邵全章、沈孝鹿、吴云根、顾景舟等名家作品刻铭。落款为泉石较多。
谈伯章是一位民国时期的较有名的紫砂艺人,因其茶壶作品流传不多,故名声不广。常见印款:解放前有谈伯章、伯章。解放后用谈洪泉。房暗星在其著作《中国砂壶鉴定简述》之中称:“谈伯章,艺名洪泉,宜兴川埠潜洛人,善制砂壶,有花瓶传世,杂件、制壶特点,繁中求简,简拙浑朴,富古意,善长在紫砂器上镌刻书画,落款常见:泉石。
经考证,与谈伯章同一时期的紫砂名人有:程寿珍、俞国良、范大生、范锦甫、宝琴、胡彭军、景铭、陈光明、吴汉文、汪森义、冯桂林、江案卿、裴石民、任淦庭。这些都是当时有名望的艺人,清代末期到由于社会动荡,紫砂行业处于衰退、直到民国初期才得以恢复。但像谈伯章及上述艺人在继承清代名人风格的基楚上,努力创新,一丝不苟,终成自己的风格。
徐秀棠大师的中国紫砂一书中记述:1954年成立紫砂生产组时,陶刻组有诸葛勋,谈尧坤,范泽林,陈经耕,陈少亭,朱邦基,邵洪坤,邵洪明,邵顺奎,白应生,范福筹,陈五大,蒋永西.他们应该都是从民国过来的刻字先生.。
为什么这一时期没有谈洪泉的记述呢?在五十年代,丁蜀镇和川埠乡是不同的行政区域,谈洪泉和顾景舟是同乡人,但顾景舟已迁居蜀山,谈洪泉还居住在川埠。
当时有工人和农民之分,农民参加农业合社、居民参加工业合作社。谈洪泉为农村户籍。解放后,好多民国艺人由于户口是农村的,不能参加工业合社而排除在外。中断了紫砂技艺的沿续。谈伯章就是其中之一。
; 在六七十年能见到少量谈洪泉紫砂壶作品和泉石的刻款。这是后来合作社和紫砂厂由于发展的需要、在川埠设立的加工乡坯时的作品而已。伯章后人之子谈俊祥(1950年出生)是唯一仍从事紫砂创作的人,现是国家级技术员,沿袭父亲堂号“潜洛山庄”, 制壶绞泥作品颇多,比较有名的是 “祥狮壶”、“书案壶”等。 |
|